2025年3月,随着电视剧《黄雀》的热播,编剧王小枪再次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。作为该剧的编剧,王小枪在接受采访时深入探讨了《黄雀》的创作背景、人物塑造以及剧名背后的深意,为观众揭示了这部反扒题材刑侦剧的独特魅力。
《黄雀》的故事发生在21世纪初期,讲述了反扒警察与扒手之间展开的一场场脑力与体力的博弈。王小枪表示,这部剧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现实生活。在筹备阶段,他深入调研了反扒警察的工作生活,走访了北京西站、沈阳市公安局公交(轨道)分局等地,跟随反扒警察出警、抓小偷,观察他们的日常工作状态。这些实地调研的经历,让王小枪对反扒警察产生了更深的敬畏,也为他创作《黄雀》提供了丰富的素材。
《黄雀》聚焦反扒警察、窃贼与失窃当事人三个群体,展现了站台江湖的众生相。王小枪在塑造人物时,注重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,力求让每个人物都立体、真实。他提到,剧中的小偷有自己的江湖、规矩和帮派,这在现实生活中是真实存在的,但他也进行了一些艺术加工,使得人物更加鲜明、有特色。比如,秦岚饰演的黎小莲,她的成长、家庭和其他人的关系随着剧情进展一层层被剥开,让观众看到了她复杂多面的人物性格。
王小枪表示,《黄雀》的剧名不仅指剧中的小偷偷东西、警察抓小偷的情节,更隐喻着人生的得与失。他提到,“螳螂捕蝉,黄雀在后”这句成语,正是他想表达和探讨的主题。在剧中,无论是反扒警察、扒手还是失窃当事人,他们都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争斗,但最终都面临着命运的捉弄和选择。王小枪希望通过《黄雀》这部剧,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,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。
作为编剧,王小枪在创作《黄雀》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群像戏的塑造。他希望在剧中展现更多的人物内心,提供更多的可能性。为此,他在剧本创作上下了很大的功夫,注重细节和人物性格的刻画。他提到,电视剧就像盖楼,写剧本就是画图纸,只有画得更多更细,才能造出好楼。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,使得《黄雀》在人物塑造上取得了成功。
《黄雀》是编剧王小枪、导演卢伦常、总制片人张海东继《小大夫》《对手》后的第三次合作。王小枪表示,和老朋友合作非常默契,彼此间有足够的信任和理解。这种默契不仅体现在剧本创作上,更贯穿于整个拍摄过程中。正是这种默契和信任,使得《黄雀》在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了高水准的制作质量。
《黄雀》作为一部反扒题材的刑侦剧,不仅展现了反扒警察与扒手之间的斗智斗勇,更通过丰富的群像戏和深刻的主题探讨,让观众在欣赏剧情的同时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。编剧王小枪通过扎实的调研和细腻的笔触,为观众呈现了一部既真实又富有感染力的佳作。相信随着剧情的深入发展,《黄雀》将会吸引更多的观众关注和喜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