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18日,顶流艺人肖战将微博昵称从"X玖少年团肖战DAYTOY"更改为简洁的"肖战",半小时内涨粉过万,这一举动被粉丝视为"个体户时代"的开启。然而,这场看似简单的社交媒体操作背后,却是一场持续五年的商标权暗战——肖战工作室关联公司厦门仲夏之月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申请注册的21枚"肖战"商标全数被驳回,而前经纪公司哇唧唧哇娱乐却牢牢掌控着"X玖少年团"商标权。
天眼查数据显示,仲夏之月自2020年起密集申请"肖战"商标,覆盖医疗器械、灯具空调、运输工具等国际分类,但均因"易造成公众误认"被批量驳回。法律界人士指出,艺人姓名在非娱乐类别的注册本就困难,而哇唧唧哇作为原经纪公司,手握肖战出道时期的团体商标及商业活动记录,形成在先权利壁垒。这与2019年肖战起诉哇唧唧哇违约后又撤诉的仲裁案形成呼应,当时被外界视为解约尝试,如今商标困局暴露了独立发展的代价。
哇唧唧哇的布局更显老辣。该公司不仅完成"X玖少年团"全品类商标注册,更在成员单飞后持续更新维护。娱乐法专家分析:"团体商标如同隐形枷锁,即便成员独立,涉及团体名义的商演、周边开发仍需公司授权。"而肖战工作室近年仅能通过版权登记保护"战"字美术设计,姓名商标始终未能破局。
第三方评估显示,肖战个人商业价值超30亿元,其名字在淘宝年衍生交易额破5亿。但姓名商标的缺失意味着食品、服饰等万亿级市场可能遭抢注——目前已有智能家居厂商抢注"肖战"第11类商标,虽被异议仍凸显风险。粉丝怒斥"前公司吸血",但商业逻辑冰冷如铁:艺人从素人到顶流积累的品牌价值,往往被合同条款锁定为公司资产。
值得注意的是,肖战此前肖像被盗用曾成功维权获赔20万元,但姓名商标涉及商业使用权,保护路径更为复杂。《商标法》第三十二条虽规定"不得损害在先权利",但姓名需通过长期使用建立与商品的特定联系才能获得显著性。若艺名与本名相同(如肖战),或原公司已注册关联商标(如X玖少年团),个人注册便可能因"权利冲突"被拒。
专业律师建议,艺人应在职业早期建立"姓名权立体保护"体系:优先注册本名、艺名及变形体,覆盖娱乐核心类别;同步申请粉丝团标识(如蔡徐坤的"KUN&IKUN"商标),并防御性注册高频衍生词汇。同时需通过著作权登记、区块链存证固化原创内容权利,形成"商标+版权"双重屏障。
2025年,AI技术在版权保护中的应用已进入深水区。明星工作室应积极引入AI识别、大数据监测系统,实时追踪全网侵权行为,从电商平台盗版周边到社交媒体侵权内容,都能实现毫秒级预警和证据固化。此外,区块链技术可为艺人创作内容提供不可篡改的时间戳和权属证明,解决"侵权证据难以留存"的痛点。
这场商标拉锯战揭示了娱乐产业的根本矛盾:艺人作为内容生产者与资本作为资源支配者的权力失衡。肖战2019年撤诉被猜测与高额违约金或腾讯系资本介入有关,而如今商标困局表明,即便顶流也难逃"合约后遗症"。类似案例在业内屡见不鲜——杨幂、Angelababy等均曾遭遇姓名抢注,反映出法律对明星人格权与财产权的割裂保护。
当前,肖战粉丝以"个体户时代"狂欢庆祝微博改名,但商业世界的残酷法则提醒:当姓名成为商业帝国基石时,法律战场上的未雨绸缪远比社交媒体的符号切割更重要。这不仅是肖战一个人的困境,更是整个娱乐产业亟待重构的IP分配机制——毕竟,真正的"独立"从来不是改个ID就能实现,而是对自身品牌价值的绝对掌控。